李苇洁提出“立足产业、搭建平台优势”的贵州十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发展目标

2018 年 5 月 26 日19:18:28贵州猕猴桃评论1,050 views阅读14分0秒阅读模式

全省“万名农业专家服务‘三农’行动”启动年余,首批万余名农业专家组建成的85支团队,在全省87个县(市、区)、500个乡镇或农业园区服务、创业,他们付出艰辛,收获果实。

贵州红心猕猴桃

贵州红心猕猴桃

11月7日至11日,记者团来到毕节市、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,采访了多位科技副职、科技特派员、农业辅导员、农业创业者等,见证了他们驻扎乡村,各尽所能,为村寨注入了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思路。

红心猕猴桃

红心猕猴桃

红心猕猴桃

他们推广农业技术、培训农村人才、争取项目助推发展,在推动脱贫攻坚的最前端,让更多农民的致富梦想成为现实。

据了解,政府部门对专家给予一定的补助,省科技厅给予人均2万元的经费,有的地方或派出单位,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、通讯补贴,以及购买人身意外保险、组织体检等“福利”,让专家流汗不流泪,在离开家的日子里,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。

这种改变,值得点赞。

六盘水:村民欢迎技术员家家端上“金饭碗”

相关链接:2016年,六盘水市参与服务“三农”行动的省、市、县农业专家651人,其中,科技副职26人、科技特派员77人、农业辅导员548人。

自活动开展以来,这批人共推广农业新技术47项,推广农业新品种49个,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11个,举办农业技术座谈会或培训会1826次,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近2万人,培养致富带头人150人,建“科技实验田(场)”32个,建“万元田”31个。

图为水城县米箩猕猴桃示范园区的一体化滴灌设施

“李苇洁,你来了。”水城县米箩猕猴桃产业园区的村民见到李苇洁,都亲热地喊她名字,热情地和她打招呼。

猕猴桃参观

▲猕猴桃参观

黄心猕猴桃

▲黄心猕猴桃

红心猕猴桃花粉

红心猕猴桃花粉

猕猴桃冷藏库

▲猕猴桃冷藏库

东红猕猴桃苗

东红猕猴桃

sungold g3 kiwifruit vine

▲sungold g3 kiwifruit vine

阳光金果G3

阳光金果G3

李苇洁是贵州科学院副研究员,2012年,水城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,省科学院下属的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与六盘水农委共同建立了“贵州省猕猴桃产学研基地”,地点就设在米箩猕猴桃园区的俄戛村,李苇洁任技术负责人。

经过调研,结合当地有种植猕猴桃的习惯,李苇洁和她的团队提出“立足产业、搭建平台优势”的十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发展目标。通过实地查看当地猕猴桃的种植情况,李苇洁11人科技服务团队总结出一整套种植经验,克服了猕猴桃从选种和水肥灌溉等技术难关。

虽然李苇洁专业并非猕猴桃种植,但自从与猕猴桃种植打上交道后,她一方面积极补充种植技术,利用自身的知识体系,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的猕猴桃种植经验;另一方面,根据自己掌握的专家资源,积极为当地搭建交流学习平台,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。

李苇洁带领团队,投入到引进新品种、种植技术、病虫害防治等研究中。目前,一片100余亩的示范园,已引进猕猴桃新品种6个,猕猴桃种质资源超60个。

猕猴桃产学研基地成立以来,谢成举一直在基地务工。2013年,他将家里仅剩的3亩自留地,全都种上了红心猕猴桃,今年收入近3万元。

放线、开箱、栽种、密度、施肥、剪枝、整形……每个环节,谢成举都严格按专家要求精耕细作。

同谢成举一样,从基地学到技术,回家自行种植猕猴桃的俄戛村民有50余户,种植面积超百亩。

今年,李苇洁作为科技副职,任水城县猕猴桃园区管委会副主任,除带领团队人员加强学习,为农户、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外,她还积极“引智”、“引资”。

华南农大专家陆永跃、本省专家姚松林研究员、贵阳学院王瑞博士、贵州省生物研究所刘曼博士、任春光副研究员等多位专家,应李苇洁及团队之邀,都在米箩留下了足迹。

随着水城猕猴桃知名度的提升,种植户的积极性更高了。今年,自发种植猕猴桃的村民、大户还在增加。

面对农户渴望技术指导,在可能的范围内,李苇洁常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服务,并争取到各种项目资金700余万元。

最近,年过40的朱强,因驻村工作出色,调离农业局,升任盘县沙淤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。

2013年,朱强到偏远的盘县石桥镇麻玉岗村担任第一支书,一干就是3年。

初到麻玉岗,朱强脱下皮鞋,换上球鞋,转到各家各户,和村民“吹牛”。一个月的功夫,村民都认识了“老朱”。

交通不便,严重制约了麻玉岗的发展。朱强白天跑部门,晚上动员村民,一个月多的时间,终于得到135万元的资金,由村民主动出工,完成了10多公里的进村路。

冯明德是村里的勤快人,年年大面积种植玉米,但效益不佳。朱强建议他在玉米地里套种马铃薯,亩产增收600余元。

朱强明白,老百姓勤劳却不富裕,主要是因为缺少技能和应对市场的能力。

于是,朱强加强技术培训,村民学习积极性高,他还争取到单位资助,带领40多人到云南、广西以及贵阳等地考察学习,帮助村民开眼界、长见识。

针对麻玉岗海拔高、气候凉、土地宽的“村情”,朱强带领村民发展马铃薯扩繁、苦荞、油菜、刺梨、核桃等长短期产业,成立合作社、引进企业,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2000元。

眼下,作为分管技术的副主任,朱强又忙开了:品种引种、技术培训、规划设计、产业布局、投资估算……

进入花卉大棚,花香扑鼻,玫瑰、洋凤仙、绣球花、蝴蝶兰竞相开放,剪枝、施肥、防病、加工,朱强忙着辅导、培训。

郑继兰花卉公司,将绣球花加工成各种颜色的“永生花”,颇受欢迎。

管理人员李平说,沙淤海拔高气候冷凉,花卉花期长,朱强副主任周到的技术服务,为企业解了后顾之忧。

毕节:专家进了小寨子科技点土成金子

相关链接:三年前,毕节市率先实施“千名农业专家服务‘三农’行动”,今年以来,又结合全省“万名农业专家服务‘三农’行动”工作要求,积极探索,做到精准扶贫,人才先行。

活跃在脱贫攻坚前沿的各类人才达43万余人,培训农村群众近500万人(次),结对帮扶基地300余个,为800多个基地(园区、合作社、农业企业)开展技术指导,领办、创办了433个农业项目。

图为借助科技的力量,威宁猴场镇格寨村苹果长出“双喜”字

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的德胜坝子,是当地少有的上等田坝:地势平坦、土地肥沃,但村民用于种植水稻、玉米等传统农作物,亩产值仅千元左右……一流的坝子,却未能产生一流的效益。

图为省科技特派员董恩省(右)在教威宁草海镇卯关村民科学种植萝卜

随着农技人员的到来,坝子还是那个坝子,效益却“噌噌噌”地往上涨。

周云是七星关区农牧局果蔬站农技员,年初来到小吉场,成为科技包村人员。

七星关区城区居民的蔬菜供应,8成需靠从外地购进。2015年,小吉场被定为当地蔬菜保供基地,开始产业结构调整。

周云挨家挨户走访村民,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培训,起垄、排沟、地膜覆盖……村民逐步接受新式栽培方法。

大坝里,无滕瓜、线椒、苤蓝、大葱等常规蔬菜品种超20个,按种类分片,远远望去,如同彩色地毯,此外,还有洋海葵、日本葱等“洋菜”。

蔬菜种出来了,卖个好价钱是村民增收的关键。经多方协调,周云帮助村民成立合作社,建立销售网络,积极培养本土蔬菜经纪人,在蔬菜集中上市时,组织外销。

解决了技术难题,打通了销售渠道,效益这不就上去了。

永桥村的王德军,今年种了一季大白菜,一亩多地,三个月就赚了3000多元。按这股势头,一年种三季,“万元田”不再是梦。

小吉场蔬菜示范基地面积约2200亩,涉及5个村的1450户6400余人(其中,贫困户449人),除合作社流转的200亩示范田外,其余均在合作社组织、农牧局指导下,由村民自行种植,通过“小生产、大市场”的方式生产和销售。

11月8日,威宁草海镇卯关村,薛万里忙着清洗萝卜、打包、过秤、装车,趁着眼下售价高,加紧销售他的数十吨萝卜。

薛万里今年种植萝卜20余亩,这季亩产量约8000斤,产值超6000元。

“我们村的蔬菜种植,离不开董站长。”薛万里说,董站长就是威宁农牧局果蔬站站长董恩省。

“以前,董站长告诉我们,威宁适合种植冷凉蔬菜,我们半懂不懂,现在,冷凉蔬菜特别是萝卜白菜,已成了卯关村的主打产业。”村支书卯昌永介绍,“董站长是威宁蔬菜行业的‘大明星’,我们都是他的‘粉丝’。”

威宁是全省的蔬菜保供基地,目前,年种植面积80余万亩(含复种),石门、中水、草海等39个乡镇,处处留下了董恩省的足迹,村村寨寨都有他的“粉丝”。

作为省科技特派员,董恩省更忙碌,培训任务更重了。

董恩省说,高海拔、冷凉气候是上天对威宁人的“厚爱”,充分利用天然资源,才是最有优势的产业。

在省首席蔬菜专家李桂莲等人的协助下,董恩省带领团队选育的“特抗寒大白菜”,打破了威宁寒冬种不出白菜的历史。

威宁种植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、土地复种指数低、单产低的“三低”现象,董恩省通过培训“科技二传手”,攻克“三低”。

黔西南:村里来了“农”博士特色产业富大家

相关链接:首批1240名农业专家深入基层,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发展芒果、火龙果、澳洲坚果、油茶、玫瑰等产业。

他们深入农业园区、村寨开展专题调研,撰写调研报告、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。

同时,领办创办项目26个,推广农业新技术78项,推广农业新品种89个,培育特色主导产业29个;培养致富带头人155人;申报、协调项目53个,为基层办理实事或解决难题295件,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。

挂职贞丰永丰街道办事处科技副主任的周洪英,人称“周玫瑰”,她及其团队带来了技术,服务贞丰玫瑰产业。

周洪英是贵州省科学院研究员,在植物园从事花卉研究工作多年,是贵州玫瑰产业发展的先行者之一。

来到永丰街道办的必克玫瑰基地,花期已过,剩下的几朵残花,照样奇香扑鼻。“这是食用玫瑰,开发价值很广。”周洪英说。

必克村是到双乳峰的必经之路,看到路边鲜艳的玫瑰,游客禁不住停下观赏。

“贞丰适合种植玫瑰,管理得好,花朵大如脸盘。”周洪英说。

李如会是村里的贫困户,丈夫生病,孩子上学,全靠她在玫瑰基地打工,支撑着一家人的生计。

“周老师他们的到来,改变了我的生活。”李如会说,她学会了施肥、修形、消毒等种植技能。

目前,全村已种植玫瑰2000余亩,涉及2500余户农户。

“双乳峰是母亲的象征,玫瑰花是爱情的象征。”周洪英说,在双乳峰下种植玫瑰,不仅可探索开发玫瑰花酒、饮料、蜂蜜、玫瑰粽子和糯米饭等特色产品,还能依托双乳峰景区,带动旅游产业发展。

在周洪英的协调下,省植物园联合贞丰县林业局和永丰街道办事处,已向相关部门申报“月季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”项目,拟通过科技成果转化,协助当地经济发展,把贞丰打造成“贵州第一玫瑰县”。

“每一项工作,都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周洪英告诉记者。

多数时间,以周洪英为首的8人玫瑰团队,长期驻扎贞丰,吃住在租赁的农家小院,自得其乐地从事着“美丽产业”。

 
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
猕猴桃花粉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