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水城脱贫致富多产业并举 重点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

2017 年 3 月 5 日03:37:11贵州遵义红心猕猴桃新闻评论1,329 views阅读6分39秒阅读模式

G3猕猴桃

▲G3猕猴桃

黄心猕猴桃

▲黄心猕猴桃

红心猕猴桃修剪

红心猕猴桃修剪

猕猴桃苗

猕猴桃苗

猕猴桃花粉

猕猴桃花粉

红心猕猴桃

尽管没出年,张严保却已经在自家地里“转悠”,对去年冬天栽下的刺梨苗查缺补漏。张严保一家所在的水城县杨梅乡姬官营村玉箐组山高坡陡、沟深壑横,贫瘠的土地只有种植玉米、土豆等传统农作物。“土地入股合作社改种刺梨后,有保底分红、栽苗钱、管护费,产生效益后还有分红,怎么都比自己种玉米合算!”如今,这些刺梨成了张严保的“心尖肉”。

红心猕猴桃

红心猕猴桃

同样在田间忙碌着的还有米箩镇俄戛村的翟小秀,仅靠务工,她去年在润永恒猕猴桃基地就挣了两万多元,“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。”翟小秀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
这个春天,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正经历着“大洗牌”,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“产业革命”正在上演。

六盘水水城有机红心猕猴桃

(六盘水水城有机红心猕猴桃)

7000亩的润永恒猕猴桃基地只是水城县百里红心猕猴桃产业带的一部分。按照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思路,围绕实现经济价值、生态价值、社会价值、旅游价值“四个价值最大化”目标,水城县在猴场、蟠龙、阿戛、米箩、勺米、野钟、都格等乡镇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0.3万亩,并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及休闲观光设施,将百里猕猴桃产业带打造成为生态产业带、旅游产业带、观光产业带、转型产业带、致富产业带。在这条挂满了“金果果”的绿色长廊里,去年红心猕猴桃产量1.55万吨,产值高达6.2亿元,带动覆盖农户人均增收6200元,托起了沿线39319人的致富新希望,猕猴桃产业成为“一县一业”发展样本。

红心猕猴桃

红心猕猴桃

通过10多年的驯化培育,再加上当地特有的高海拔落差、高负氧离子和高昼夜温差等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,水城红心猕猴桃形成了具有独特品质的口感。2013年,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成为省委、省政府重点打造的“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”之一,并连续三年获全省综合排名第一。如今,园区已形成以米萝、猴场为核心,以水黄路、官刘路、玉马路为纽带的水城县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。

不仅是猕猴桃产业,水城县精准布局,还明确了刺梨、核桃、茶叶、温氏养猪、桃花鸡为主导产业,烤烟、小黄姜、食用菌、马铃薯、中蜂养殖为辅助产业,适度发展红香椿、肉牛、水城黑山羊、特色经果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。

贵州省委旗帜鲜明地提出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”,这场“产业革命”的背后,是水城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、发展方式、工作作风的转变与脱贫攻坚的成功“嫁接”!

为帮助贫困人口“摘穷帽”、“拔穷根”,充分激活贫困群众的“造血”功能,省委、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,从规模3000亿元的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中分设出1200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。

种植方面,2018年全年产业计划保存面积178.71万亩,含103.76万亩的猕猴桃、刺梨、茶叶、核桃等长效产业和74.95万亩小黄姜、食用菌、蔬菜等短效产业。

突出主导产业做强。结合脱贫攻坚秋季攻势,集中出台“1+12”产业发展部署,紧扣“十二大特色产业”,着力在“产、加、销”环节上做文章,重点谋划了产业结构调整种苗研发服务中心、马铃薯扩繁基地建设项目、桃花鸡生态养殖产业化扶贫建设项目、刺梨加工厂建设项目、食用菌繁殖基地建设项目和姬松茸等项目,推动精品基金项目持续发挥带动作用。

养殖方面,以温氏养猪、桃花鸡等为主打,实现养殖704万头(只、羽、箱),建设完善加工仓储、冷链物流、中央厨房等加工业建设,全面启动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(点)100个以上。

产业布种下去,“张严保们”的空档期收入靠什么?

“总共两亩半的猕猴桃套种了小黄姜,这一季姜就能卖6000元。”在蟠龙镇木城居委村民陈光荣看来,在猕猴桃产生效益的这三年的空档期增收不成问题。

因为陈光荣看见,在县、乡党委、政府的指导下,蟠龙镇采用“套种”+“混养”的种养连环套立体农业模式,在猕猴桃地里套种小黄姜、小黄姜地里套种玫瑰花、玫瑰花地里养殖中华蜂;在核桃地里套种烤烟,核桃成林后在林下养鸡,做到林上与林下结合、长效与短期互补,多元化发展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、产业效益最大化。“姜种由公司提供,销售有合作社帮忙,短平快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确实比种玉米土豆高得多,群众都愿意种。”陈光荣说。

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水城县一批以国有企业、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层次聚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。产业扶贫子基金点燃了水城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。

在这场“产业革命”中,水城县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桃花鸡、温氏养猪、中蜂、猕猴桃、茶叶、小黄姜、烤烟、食用菌、刺梨、核桃、马铃薯、蔬菜、红香椿等13个产业工作组和农技服务工作组、综合保障组、督查考核组,制定出台了“1+12”文件,并自加压力,要求农业产业结构“一年调整结束,逐年补充完善”,为实现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两翼先行、中路突破、全面决胜”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通过2018年的产业实施,可覆盖全县贫困人口10万余人,带动就业9万余人,助推3.5万贫困人口脱贫,走活“三农”工作“一盘棋”。
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扫一扫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